退出青少年模式
  • 博物志
    张华 公版书完结
    《博物志》是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学笔记小说,全书共十卷,内容涉及山川地理、异国民俗、奇禽怪兽、草木药术、方士神话、典礼器物等等,是继《山海经》之后,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原书已散佚,今本是由后人辑录而成的。
    5.7万字
  • 汉初五十年
    小明明 通俗说史完结
    秦末汉初,天下大乱,豪杰群起,逐鹿中原。名人灿若繁星,有数不尽的故事向君一一道来。本书为通俗说史类著作,总揽汉初风云变幻;吞吐当年战场硝烟;文中略夹东北方言令人莞尔;深度探寻历史又微涉考古;反对派咋能推翻超级大国?楚汉战争又咋发展?大汉立国后如何巩固政权?汉人是什么样的风采?且看--汉初五十年。
    18.3万字
  • 美食咨询与恋爱
    花溪岙 正能量完结
    上海女孩甄茗隐是一位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她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们恢复心理健康。周末她经常带着学生们去逛沪上知名景点,吃遍沪上各大知名餐厅。茗隐在心理咨询中还结识了男朋友蒋阳阳,他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两人修成正果。本书有美食,有旅游,有心理咨询,有恋爱。治愈系,青春正能量,满满都是爱。
    15.7万字
  •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张建成 文化完结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3.8万字
  • 孝经
    孔子 公版书完结
    本书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它规划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种不同的“孝”的内涵,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两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广为传诵,其影响甚至远及异族他国。“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1.5万字
  • 中庸
    战国·子思 公版书完结
    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2.3万字
  • 西厢记
    王实甫 公版书完结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5万字
  • 蜃楼志
    庾岭劳人 生活完结
    蜃楼志又称“蜃楼志全传”,清代长篇白话小说,旧题“清庚岭劳人说,禺山老人编”。小说以广东为背景,写广州十三行洋商苏万魁之子苏吉士的读书、经商及爱情生涯。着重叙述了苏吉士依赖先辈遗资以及一张漂亮面孔,成了一只花蝴蝶,在少女丛中讨生活,而失却了早期民族工商志士叱咤风云气势的故事。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小说文笔细腻不俗,如行云流水;情节跌宕曲折,宛然有致;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曾受到郑振铎先生高度评价。“蜃楼志”对后世小说影响颇深;其“辞气浮露,笔不藏锋”,开后来谴责小说之先河。问世后,曾多次遭禁毁。
    16.7万字
  • 李叔同传记作品集(无注释版)
    李叔同 情感完结
    在本书中,苏泓月以绝美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对真实人性的解读,生动地展现了李叔同从风流才子到一代名僧的悲欣传奇。
    2.8万字
  • 近思录(无注释版)
    朱熹 社会科学完结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无数的著作,其中有些甫一面世,即引起激烈争鸣;有些经过历史的检验,成为对整个中国思想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
    6.7万字
  • 孟子(无注释版)
    孟轲 文学完结
    本书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4.5万字
  • 初刻拍案惊奇(无注释版)
    凌濛初 小说完结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惊奇》是模仿话本小说而创造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书的内容比较繁杂,思想倾向前后不尽相同,主要有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和描写婚恋的作品。其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濛初的再创作,也一定程度表现出晚明社会现实与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不平之气。常与《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二拍,加上冯梦龙的“三言”,则为“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39.5万字
  • 朱自清散文(无注释版)
    朱自清 文学完结
    一篇散文,能够点醒几代人,让读过的人都明白了虽然表面看似平淡,但实际上是血浓于水的父爱之情;一篇散文,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清华园荷塘里的朦胧、忧伤之美;一篇散文,让我们仅仅通过文字就能感受到春天的萌发和勃勃生机。 这些散文的作者便是朱自清。他的散文被称为散文的典范,继他后,中国现代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33.1万字
  • 古逸歌谣集说(无注释版)
    朱自清 文学完结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这本诗集是作者从我国先秦的古代歌谣中选择了比较有名的,并把古人和时人对它的笺注和解释集中到一起,而编成的教授“古今诗选”这门课的讲义之一。原稿题“诗名著笺前集”,今改名为“古逸歌谣集说”。之前印的讲义中除目录所列外,还有“芑梁妻歌”、“狐裘歌”、“百里奚妻琴歌”、“渔父歌”、“禳田者祝”、“夏谚”、“越谣歌”、“楚人谣”等八篇,但最后一次印讲义时都删去了;却把存着的十三篇又补充了一些材料。本书是根据最后一次的讲义付印的。
    3万字
  • 欧游杂记(无注释版)
    朱自清 文学完结
    本书以写景抒情为主题,选编了朱自清20世纪30年代游历欧洲后所写的游记20篇,以及写于浙江、江苏、四川、北京等地的地域风情类散文若干篇。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为《欧游杂记》,记述了朱自清走马观花、“目游欧洲”的见闻,“用意是在写些游记给中学生看”。第二辑为《伦敦杂记》,其中对伦敦的书店、市民生活、政治事件,都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和描写。第三辑收录19篇游记名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梅雨潭》等。这些游记将写景与抒情完美融合,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的各国风光、风俗民情,让今天的人们在欣赏其优美的文字的同时,对历史、自然乃至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4.5万字
  • 徐志摩外国文学研究(无注释版)
    徐志摩 文学完结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和重要的地位。他那轻灵飘逸富于音乐感和浪漫意境的诗歌,他那绮丽潇洒“浓得化不开”的散文,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喜爱。他与陆小曼热恋时写下的情书和日记,到今天还在传诵。本书收徐志摩外国文学研究的散文。他在书中对印度诗人泰戈尔进行了研究,用十讲的篇幅讲解了近代英文文学,对未来派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契诃甫的一段剧文进行了翻译,研究了白郎宁夫人的情诗,介绍了一个行乞的诗人——苔微士,最后还收录了作者在苏州女子中学的一篇关于女子的讲演稿。
    4.3万字
  • 惨世界(无注释版)
    苏曼殊 文学完结
    苏曼殊(1884-1918),“佛门三子”之一,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人。原名戬,字子榖,更名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他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他小说的代表作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他的小说大多脍炙人口,多以恋爱悲剧为题材,缠绵悱恻,委婉动人,在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惨世界》所选作品体裁多样,有小说,有诗歌,还有作品的序等。内容更是丰富,谈佛,谈画,谈文学等。
    15.5万字
  • 老实说了(无注释版)
    刘半农 文学完结
    刘半农一生虽为文人学者,却追求真理,投身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白话诗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新流派,影响甚广,一曲教我如何不想她至今流传。他的文章彰显着这位“斗士”、“闯将”的品格。
    4.7万字
  • 技击余闻(无注释版)
    林纾 文化完结
    方先生世培,福清之茶山人,练拳技二十年,法曰纵鹤,运气周其身,又聚周身之气,透双拳而出,出时作吼声,久久则并声而无之,但闻鼻息出入。手分金木火水土,中唯水手出时,中者如中恶,而身已飞越寻丈之外。 陈山人俶玉,一日在道山望潮楼,求先生试艺。先生曰:“山人体干薄劣,触吾拳当飞至丈余。”山人弗之信,果中先生拳,如飞鸟腾逝,坠地幸无苦。 郭联元者,闽中一时杰出者也。访先生于道山,二君以手相格,楼柱皆战,震震作声欲倾。郭曰:“止矣。足下运飞如仙人,吾不能得其罅隙而入,更持到炊许者,吾当败。”于是相约为兄弟。
    1.9万字
  • 李叔同格言谒语题词(无注释版)
    李叔同 文学完结
    李叔同(1880-1942),“佛门三子”之一,法号弘一。初名文涛,更名岸,字息霜或惜霜。祖籍浙江平湖。父世珍字筱楼,清同治四年进士(1865),吏部主事,娶一妻三妾,叔同出自第三妾王氏,叔同5岁丧父,26岁丧母,39岁决定入寺出家,法号弘一。弘一大师是我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活动家,出家后成为佛教律宗有名的高僧。大师幼年攻读中国文学经典,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天赋加上后天努力,他的文学才华展现光芒。本书内容包括格言别录、佩玉编、晚晴集、寒笳集、偈语。
    3万字